微量元素是提升產量的關鍵

    微量元素掌握如何有效利用營養、植物的生長發育及產量,其在作物健康與發育的功能角色很複雜,能激發作物的遺傳潛能。微量元素能促進根部發育、座果、穀粒充實、健康與活力。當缺乏或產生毒性時,會抑制植物生長並減產,嚴重將導致植株死亡。當施用微量元素,土壤有益微生物也能受益,進而活化植物根圈的營養利用效率。

    從人體的營養學角度,缺乏微量元素的作物,雖然外表可能無法看到元素缺乏症狀,然而無法滿足人類的營養所需。如在2000年的世界健康報告中,鋅缺乏是世界性的營養缺乏風險因子。另外,微量元素的缺乏可能導致免疫力降低、學習障礙、嬰幼兒發育不良。

    微量元素由礦物生成,在土壤中形成能夠被植物吸收的養分形式。土壤狀態影響養分的含量與利用率。比如,酸會移除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過度使用磷肥導致鐵與鋅的利用率降低。極端的土壤pH值也會影響養分的利用並對微生物產生毒害。適當的pH有利於微量元素的可溶性以滿足植物生長,但過度的溶解度會對作物產生毒害。

    土壤的有機質過多或過少,沙土或黏土的比例都會導致微量元素的不平衡。土壤的侵蝕會帶走腐植質與有機質,而這兩個物質會與一些微量元素結合。冷以及水分過多亦會影響根部發育。

    因為微量元素的含量很少,因此「足量」與「過多」之間的範圍比主要營養元素還窄。很少因為過分施肥而產生微量元素毒性的案例,往往是由於廢水、受汙染的灌溉水或其他汙染源的影響,或使用了含有銅與鋅的農藥。

    一些作物或土壤類型很容易產生特定微量元素缺乏,如苜蓿的硼缺乏;小麥、玉米、大豆的銅缺乏;大豆的鉬缺乏。

    缺乏微量元素會產生生理障礙,舉例而言,鋅缺乏常發生在石灰質土、高pH值、砂質土、高磷、受侵蝕或淹水的土壤中。常見的症狀有:發育遲緩、黃化與枯黃的葉片(尤其是新葉)、生長點壞死與根部病害的發生。病株往往不規則發生在田區,且具有類似缺水的外觀。也可能發生隱性飢餓的現象,導致減產。最能了解土壤營養狀況的方式是定期送驗植株與土壤樣本。需注意,土壤檢測根據檢測方法來獲得元素含量,但這個數值並非總量或植物的可利用量。前期與中期的植體樣本能夠及時解決營養缺乏的問題,而後期的樣品能夠針對下一期作的作物擬定營養策略。採樣正常與營養缺乏區域的樣本能夠更清楚的區別所缺乏的元素。

    4R養分管理分別是:針對目標元素進行補充、給予正確的比例獲得最適的效益、在對的時間點施用、在對的地點施用。

    肥料使用要考慮,使用在土壤、植物表面或灌溉水中。葉面施用是一個有效補充營養元素的方式,且搭配其他農藥產品能降低管理成本。另外施用的效果也能快速地顯現,且比起土壤施用的成本更低。葉面施用的額外好處是可以避免因pH導致的養分吸收限制。但葉面施用的缺點是,幼苗施用的效果因為葉面積過少而不佳,且可能因溶液的鹽分過高導致肥傷。

 

資料來源:http://www.croplife.com/crop-inputs/micronutrients/micronutrients-are-the-key-to-better-yields/

國歡志業 通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