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保護市場的變化

   經過市場的重組與合併,作物保護與種子市場終於開始有一個完整的樣貌。而驅動這個市場變化的原因除了收購與合併的考量外,農產品的價格可能也是因素之一。

    從2008年開始,玉米的價格由每蒲式耳(bushel)的8塊美元,至今只剩下3塊美元。這導致整個農業產業的產值損失150億美元,且產業鏈中間的供應商皆受到影響。

    隨著作物保護/種子供應商從農民端獲得的收入減少,供應商也投入更多的成本將產品推向市場。平均而言,開發一個新的活性成分的成本約在3億美元至5億美元之間,比21世紀初的成本多了一倍。

    因此只有最大的農化公司有足夠的資源來保持領先。由於需要更多的資本,合併變成在市場競爭中存活的方式之一。

    CropLife訪問了參與不同合併案的公司,來了解背後的原因與其打算如何計畫建構新的市場身分。

    一、先正達/中國化工集團

    2016年開始,兩間公司最先進入整合,市場進展也最快。如此一來,在作物保護/種子供應商中穩居第二位,約有160億美元的銷售額。在過去幾年中先正達/中國化工花了很多的時間與財力在種子領域。目前種子市場上,銷售前兩名為Corteva Agriscience 的先鋒種子(Pioneer)與拜耳/孟山都的種子業務,而先正達的種子業務市佔率為第三名。在先正達與中國化工合併後,以期能建立專業的團隊來出售種子,促進市場表現。

    合併之後,先正達/中國化工在美國、加拿大及拉丁美洲推出許多新的殺菌劑產品,而一些殺蟲劑與殺草劑正在發展階段,需要幾年的時間來推向市場。目前先正達也以成為頂尖作物保護/種子公司的目標,持續對全球各地投資。

    二、拜耳

    拜耳於2018下半年完成孟山都的收購交易。該公司年銷售額22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作物保護/種子供應商。他們期待能夠更快速的為栽培者帶來新的創新。目前該公司雇用了八千多名研發人員,其合併使生物科技人員更快速的研發產品。基因編輯為其中一項新創事業。然而此項併購案也將孟山都的嘉磷賽問題帶入拜耳。

    三、巴斯夫

    巴斯夫並沒有直接進行公司間的整併,但透過收購拜耳的部分業務體系來達成公司的整合。而拜耳也是因為釋出部分事業體換得對孟山都的收購,包含拜耳的全球固殺草業務、種子(包含性狀資料、研究、育種)、Numhems的種子品牌經營、數位農業平台xarvio。此收購整併將使巴斯夫的全球營業額達到90億美元。而巴斯夫將不僅是化學品,還有生物、數位科技與種子。其中種子業務是巴斯夫踏入的全新領域,而巴斯夫也發現,栽培者的確也不單單由化學品來尋求栽培問題的解答。

    四、Helm AG

    總部位於德國的家族企業,成立於1900年,至2017年的銷售額已達84.5億美元,其中的30%營業額由化肥及作物保護產品貢獻。Helm AG目前大力改進肥料處理設備,註冊自己的植物保護資材,以及其他的收購活動(如向巴斯夫收購「嘉磷賽+imazethapyr」除草劑。另外,其開發的精準農業工具Skyfld,可以向種植者提供數據,幫助決策。Helm AG持續在國際大型作物保護公司的資產轉移過程中,調查可能的收購機會。

    五、其他

    許多較小型的公司也開始收購自己的公司,如United Phosphorus Limited(UPL)最近從Platform Specialty Products手中收購了Arysta,並將自己更名為UPL NA Inc.。此舉將使UPL NA在世界領先的作物保護/種子公司中排名第五,“略高於FMC公司”

資料來源:https://www.croplife.com/crop-inputs/crop-protection-consolidation-pieces-finally-fall-into-place/

國歡志業 通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