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美髮師意外踏入農業界,2013年神農獎得主、鋐景國產肉品專賣店負責人楊鎵燡,原本並沒有把務農列入人生規畫,但農家子弟務實個性,讓他成功建構國產牛肉「產銷一條龍」模式,還肩負起推廣台灣黃牛不讓絕種的重任。
楊鎵燡今年剛滿40歲,是農業界最高榮譽「神農獎」罕見的年輕面孔,楊鎵燡笑著說,其實建立「產銷一條龍」模式,對家族多務農的他來說,一路走來幾乎是跌跌撞撞,但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農民被剝削。
國中畢業後,不想再升學又找不到工作,當年的楊鎵燡,決定到美髮店當學徒,這一做就是7年,學得一身美髮好功夫,卻沒想到,拿著細剪、時髦的他,當兵退伍後因為不忍年事已高的父母還得操煩農作,毅然回家,接手種玉米、馬鈴薯、葉菜等農務。
當時家裡種的都是送到食品廠加工出口,不合外銷規格的就被打下來變成下腳料,幾乎每批收成都會有2到4成,下腳料只能賤價賣作飼料或丟掉,工作辛苦但收益卻不高。
要解決下腳料問題,楊鎵燡決定自己養牛,把這些作為天然飼料,沒想到既節省了成本,養出的牛品質也比別人高。「剛開始只是養乳公牛,後來發現就算品質再好還是賺不了錢,因為價格都掌握在牛販手裡」。楊鎵燡於是成立專賣店並且把肉直接賣給高級餐廳,從上游的飼養到下游的零售都是自己來。
為了證明牛隻從呱呱墜地到屠宰製成鮮肉或加工,品質和安全衛生都沒問題,楊鎵燡的鈜景御牧牛取得台灣牛肉業第一個CAS驗證,還開了「御牛殿麵鍋食堂」,讓民眾能嚐到最適合台灣牛肉的料理。
去年畜產試驗所有感於早年台灣農耕主力的純種黃牛,在機械化後乏人飼養,目前全台只剩下400多頭,為了保種,決定技轉給鈜景,因為「最好的保種,就是讓它商業化」。
也因此,楊鎵燡開始飼養和販賣台灣黃牛,因為數量不多,每周僅殺一頭,希望明年數量能夠到達每周兩頭,之後逐步達到量產。
他說,這不只是為了保種,更存在商業價值和經濟利益,黃牛具有耐熱等本土種原優勢,飼料成本低,更重要是味道鮮美,又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又低,而且骨骼小,產肉率高「乳公牛每100公斤最多只有38公斤的肉,但黃牛可以到40公斤,甚至45公斤」。
上周鈜景開了第四家店,楊鎵燡又有了新的目標─希望未來每個都會區都能有一家店,讓民眾只要想吃,都有地方買得到黃牛肉,並能享受到具本土特色的牛肉料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