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歡家族
首頁
關於國歡
企業文化
服務介紹
企業榮耀
國歡志業基金會
線上畫廊
優質品牌
技術資訊
家畜資訊流
國菁企業資訊站
家禽資訊流
國歡技術年刊
消毒王道
黴問題
寵物活力誌
畜牧雲學院
家畜健康管理
家禽健康管理
廣編特輯
ESG專區
企業活動
國歡企業介紹
優質品牌
活動集錦
感恩嘉年華會
連絡我們
ENGLISH
產業消息
哈燒話題
活動資訊
最新消息
訊息內容
正在消失的閹雞文化…3姊妹環台尋根搶救
哈燒話題:
正在消失的閹雞文化…3姊妹環台尋根搶救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16/ 10/03
國歡 161005 prepared by 吳碧真
摘 要:
3姊妹從小看阿公閹雞,夏天踏上尋根之旅。
從零學起,10分鐘可閹好1隻雞。
獨門術靠親傳 閹雞漸成祕技
閹雞俗稱熟雞、扇雞(騸雞)、太監雞,透過技術摘除公雞的睾丸,閹完的公雞會變得較溫順、容易飼養,肉質也會更鮮美,除一般食用,神明祭典時也常會使用到,通常在小公雞長到1台斤重時會閹,是客家傳統文化習俗及飲食特色。
今年剛畢業自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的徐筠茹說,一般消費者較少在市面上看到閹雞,因為閹雞飼養時間長、價格更貴,一台斤價格約140元,與一般雞隻70、80元相比貴了1倍左右,要購買通常要特別上網或找專門廠商訂購。
隨飲食習慣及家庭結構改變,大家對於食材背後的處理技術認識愈來愈少,也不會去選擇,購買的人減少,產業、師傅自然慢慢消失。
此外,「閹雞」這門技術多靠師傅親身實作傳承,每個師傅都有自己的一套獨門秘訣,一直以來都沒有系統化的SOP傳承,教學體系中也不會學到,讓技術慢慢失傳。
閹雞師剩不到50位 缺乏系統性傳承
3姊妹的阿公是台灣所剩不多的閹雞師傅,也是花蓮唯一的一位,3個女孩從小聽著阿公訴說以前騎著野狼125,到花蓮各地閹雞的故事。因為是客家人,拜拜時供品要放閹雞,也在家裡看過阿公的閹雞技術,但一直沒有更深刻地從文化保存、歷史、科學性等層面去琢磨,因而萌生想要了解閹雞文化的念頭。
今年夏天,3人藉由教育部青年署「青年壯遊台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機會,踏上閹雞尋根之旅,拜訪了新竹、苗栗、屏東等地的5位閹雞師父。還前往苗栗玉清宮參加「大雞比賽」,看參賽者帶來一籠籠的閹雞,為了在比賽中求勝。
徐筠茹說,據她了解,目前全台的閹雞師傅人數已不到50位,一般消費者在市面上不容易看到,台灣也缺乏飲食教育,雖然現在還未到瀕臨消失的程度,「但趁還有人從事這行時,好好記錄下來。」
全台大搜查 目標做出閹雞SOP
徐筠茹已開始在屏東竹田閹禽推廣中心上課,練習閹雞技術,9月初通過初階考試、拿到證書,將朝中高階前進。
要通過初階,得在1小時內閹完3隻雞,中階和進階的要求更高,徐筠茹透露,有厲害的師傅閹一隻雞只需要30秒,「我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她笑說,一開始確實害怕見血,「但自己膽量比較大」,想要傳承阿公的工具及技術,未來不排斥當閹雞師傅,也會持續在全台各地搜集資料,未來目標做出閹雞「SOP」,並規畫與客委會等部門合作,從文化面切入,讓閹雞技術及產業能夠留下來、有系統地傳承。
2016/10/5 上午 08:05:08
下一則
豬多為患!美豬肉價格Q3暴跌32% 估產量還將刷歷史新高
上一則
染新型H5N2禽流感 竹塘土雞場清場
國歡企業家族© All Rights Reserved | 800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三路93號8樓 | TEL:(07)291-0536 | FAX:(07)272-9543
.
關閉廣告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