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民眾在網路PO出屏東「流屎河」照片,並抱怨住家附近臭氣沖天,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輿情發酵,縣長潘孟安也在施政報告上回應,畜牧廢水問題已久,縣府除持續稽查,也提出「光電離牧」及「畜牧專區」政策,希望解決長年來的沉疴。
4月初流屎河新聞見報後,環保局便開始擴大稽查,以養豬戶最多的武洛溪、龍頸溪、殺蛇溪等流域為首要目標,迄今稽查超過60家牧場,共有36家違規,依《水汙染防治法》裁罰,總金額約310萬元,最大一筆為46萬元。
不過稽查只能治標,且稽查人力有限,唯有從源頭進行管制才能治本。屏東目前有養豬、養牛畜牧場約1800多家,其中養豬200頭以上、養牛50頭以上,達《水汙染防治法》列管標準的牧場有1100多家。
環保局長魯台營說,20多年前制定的水汙法規定,標準以下的牧場不必做汙水處理設施,所以這些牧場廢水幾近「原汁排放」。因此除了該檢討水汙法外,縣府也提出「光電離牧」等政策,希望能讓小場及年邁養豬農有退場機制。
光電離牧就是「補助豬舍改屋頂光電,鼓勵小場豬農不再畜養」。縣府發言人黃建嘉說,很多小場設備老舊,且豬農都已是老農;牧場改設置太陽能發電板等設施,讓老農以光電賺錢,也減少汙染。
此外縣府施政規畫早就有成立「畜牧專區」的政策,他說,縣府希望與台糖合作設置專區,設置最先進的廢水處理等設備,再由業者以租場方式來養殖,如此將可大大減少汙染問題。
另外屏東市六塊厝台糖養豬場,縣府因臭味問題引發民怨,縣府依水權要求其遷場,不過因有母豬懷孕問題,目前場內仍有6000頭母豬及仔豬。縣府已要求6月30日必須全場淨空,否則將依相關罰則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