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禽流感防疫,農委會將與衛福疾管署合作,成立禽流感防控中心,今年起至2021年,預計將投入6.2億元執行相關科研計畫,具體內容包括驅趕野鳥的科技設備,以及研究空氣是否帶有禽流感病毒,未來可透過空氣指標預警潛在禽流感風險,透過科技加強防疫。
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表示,農委會將和衛福部一起合作,由防檢局成立禽流感防控中心,強化禽流感疫情的監控與防護,執行的計畫項目包括,禽場自動追蹤野鳥與驅逐的技術、推動統進統出的批次飼養生產模式、建置全台禽場資訊平台,並將導入疫情傳播路徑追蹤模組,以及疫情發展預測模組,組成國家級的防疫時空資料庫,今年會先由科發基金投入8000萬元執行先導計畫,預計明年起,每年投入1.35億元,總經費為6.2億元。
施泰華表示,國家級防控中心的時空資料庫建立後,未來若有禽場出現疫情,相關時空背景的資料就可馬上顯示視覺化的圖資,防疫單位可藉此了解周遭還有哪些禽場,未來甚至運禽車都將導入GPS追蹤系統,提早模擬出可能的傳播路徑為何,以利圍堵防疫。
施泰華指出,防控中心未來將執行的研究計畫中,有一項比較特殊的是篩檢空氣,從中分析有無禽流感病毒,由於禽流感病毒可以在空氣中生存一小段時間,當風向是從北方大陸、韓國等吹送來台時,將造成傳播風險,未來研究計畫會加強空氣篩檢,建立空氣中病毒背景值的資料庫,再收集禽場端的空氣資料,將兩者進行比較,若研究能證實,空氣中的病毒背景值提升與禽場染病有正相關,未來就可以依空氣篩檢結果提早預警,加強消毒,預防潛在疫情。
施泰華表示,先導計畫8000萬將由科發基金提撥,日前已向科技部報告過計畫內容,未來會再交付更詳細的報告供科技部審查,至於明年正式開始運作的防控計畫,財源則來自國家的科技預算,會列入明年度的預算當中向政院、立院爭取,希望能成功達到加強防疫的效果,不過,禽場端的生物安全措施更是重要關鍵,養禽業者也必須自主加強生物安全措施,防疫效果才能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