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都傳出H5N6會禽傳人的高病原禽流感,台灣位於同一條候鳥停留路徑,也進入禽流感警戒。農委會今年防疫策略改變,不等禽場染病後通報,直接事前進入禽場採樣檢測,包括鴨鵝、白肉雞、蛋雞、土雞都會進行抽樣,檢出病毒就撲殺,抽檢工作12月15日前全面啟動。
農委會「106年度因應禽流感疫情第一次工作坊」今天展開,主要邀集會內畜試所、防檢局、家衛所、中央畜產會、畜牧處,討論因應禽流感擴大禽場採檢的方式,以及產業調整模式;之後才會與地方防疫所、產業團體說明擴大抽驗禽場的執行細節。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今年防疫不能僅坐等疫情來,必須主動去發掘監控,必須制度化,不能等到疫情爆發才來處理。他表示,過去土雞、白肉雞從來沒有監測過,而蛋雞僅有進行禽流感抗體檢測,這次都會全面加入抽驗。
他也說,根據過去的監測,95%的土雞出雞前都是陰性,代表有5%曾經被感染過,因此計畫出雞後就要採檢;白肉雞因為35天就可出貨,因此出貨再採;比較困擾的是蛋雞,蛋雞有五成抗體呈現陽性,被驗到病毒就撲殺、輔導淘汰,未來蛋雞也不准老、中、青三代雞混養,不同雞齡的蛋雞混養,不僅會導致寄生蟲叢生,還可能感染疫病。
黃金城表示,保毒而不發病的鴨,全台約有1000多場,他希望能夠全部都採樣,但過去是鴨子要上市時才抽檢,造成檢驗大塞車,造成農民與檢測人員的困擾,由於鴨保毒,病毒會潛伏,並不會出鴨前,突然被感染,因此今年採證有效期延長,改為出場前一兩個月就可採檢,也避免上市時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