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在英國爆發的馬肉混充牛肉事件顯示,歐盟的高標準食品規範仍有疏漏。義大利「國家研究中心」研發新檢驗法,可快速簡易辨識肉品和飼料種類,確保肉、乳類食品安全。
歐盟10月初的研究報告指出,在最常出現的食品詐欺排行中,奶類居第4位;義大利食品安全憲警隊(NAS)今年查獲的違法食品中,肉類是第1位;年初的馬肉事件、數年前的狂牛症、近來的瘦肉精爭議,都顯示肉、乳產品的把關應再加強。
義大利國家研究中心(CNR)生物與農業生科所的「飼料編碼」(Feed Code)計畫,用可靠、快速、簡易和低成本的方式檢驗出飼料和肉品的種類,完善食品追溯制。
計畫主持人、生科專家布瑞維亞里奧(Diego Breviario)告訴中央社記者,「我們的方法能找出每樣肉品和植物的DNA條碼。除了鑑定單一肉品是否與標示吻合,也可以在混雜加工後的食品分辨出不同肉類,像是牛肉混雜馬肉。」
除了畜、禽肉品外,也可以辨識魚種。在歐盟調查中,魚類位居食品詐欺第2位。
歐盟為了維護肉品和乳製品品質,將規定約30種飼料,包括牧草、栗子和玉米等。「飼料編碼」團隊已經建立上百種植物的資料庫,可以用來鑑定飼料的成分是否符合規範。
布瑞維亞里奧說,「與既存檢驗技術相比,飼料編碼計畫涵蓋廣泛的檢驗標的,且具有簡單、容易操作、成本低的優勢,即使不是專家在受訓後也可以在公司內進行檢驗,讓義大利眾多的中小農也可以受益。」
這項計畫獲得歐盟資金挹注,英國、比利時和葡萄牙等國專家也加入研究,未來將在全歐盟推廣「飼料編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