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見食品、農畜、有機農業與網路及電子商務業者大結合。今(20)日由台灣區農業暨食品電子商務協會及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發展協會(TIEA)共同舉辦的「2013食品暨農畜產品e論壇」在台北科技大學舉行,聚集了來自中央畜產會、台灣食品產業發展協會、台灣有機生活協會、台灣自然生態有機農業發展協會、豐年社、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及東方線上、PChome、Gomaj、九易宇軒、厚生市集、好吃宅配、聖洋科技等電子商務業者共200多人,共同討論如何讓食品、農畜與網路通路產業更緊密合作,讓食品農畜的生產端與消費端全面接軌,食的更安心。
「台灣區農業暨食品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也是中華全球食物公司總經理陳發成表示,協會已成立12年,會員以農畜、食品產業為主體,而成立目的在推動農畜食品產業運用電子商務及網路工具,促進該產業發展,並提升農畜食品資訊透明化及交易現代化。
陳發成指出,台灣有許多中小型食品及農畜業者,對於這些業者,傳統通路的建置成本很高,進入的障礙也相對大,所以傳統通路多為大廠產品。而電子商務及網路的進步,對中小型生產廠商來說,恰好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只要透過「電子商務」,生產商即可縮短通路,有效並直接與消費者行銷及溝通,創造產品價值。由於共同主辦方TIEA對網路產業相對熟悉,而該協會對農畜食品產業有較多的接觸,故透過兩會的力量扮演起橋樑的角色,共同主辦了「2013食品暨農畜產品e論壇」,讓食品農畜與網路通路產業有更多的接觸及合作,促使食品農畜的生產端與消費端全面接軌,以開創另一個新通路。
「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詹宏志表示,電子商務是直接拉近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行銷管道,可以減少農畜產品管銷中間程序的浪費及其他食安風險。台灣有一流的資訊專才,一流的米,一流的水果及一流的農民。應該可以結合讓台灣成為全世界食品及農產品電子商務型態最活耀的國家,並成為全世界的榜樣。未來希望透過兩個協會達成這個理想。
台經院所長楊家彥則表示,依據台經院多年的觀察,台灣的農業技術高於工業技術,但農產品的商業模式一直沒有創新,非常可惜。食安問題後消費者更重視農食品的無毒、健康及安全,因此食品及農畜品資訊的透明化,對消費者十分重要。電子商務可以容易協助資訊透明化,是這個產業一定要充分利用的行銷管道。
國內知名消費者生活型態與消費者市場研究顧問東方線上執行長蔡鴻賢首先在研討會上公佈最新「食飲與網購消費者趨勢」,依據東方線上調查由於經濟不景氣,民眾消費及理財均趨於謹慎,但飲食品味與探索自然食材並未減少,民眾寧願減少其他娛樂也要吃美食短縱紓壓。由於民眾越來越習慣使用網路工具,購買食物經常仰賴網路的口碑意見。網購行為漸養成習慣化,但目前民眾在網路上購買食品的的比例遠比實體店面低,只要聲譽佳的食材,網購成長空間很大。
台灣最大獨立數位行銷代理商米蘭營銷董事總經理陳琦琦以「掌生鼓粒」案例,說明數位行銷的方式及力量。
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博士分析,9成以上的台灣農產品以食物的形式呈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消費者喜歡一次購足,雞、鴨、魚、肉、蔬菜、水果,且喜歡自己挑想吃的,不喜歡被規定,喜歡適合的包裝,不想常常搞團購分貨。
張駿極表示,台灣以小農為主,沒有能力建立品牌,商品也很難有差異化,因此不容易獨立在網路上銷售,透過厚生市集網站的科技化服務及網路行銷,可以協助小農增加銷售。宜蘭大學黃璋如教授說,1988年由政府資助,宜蘭大學管理維護的「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已經是全國最重要,且最容易查詢的有機網站。有機相關網站若無政府持續支持,難以成功發展,但偶爾會有政策改變,造成困擾。有機農業驗證資訊管理系統,是重要的管理工具,也是消費者信任與延伸運用的基礎,但也有賴驗證機構的配合。
論壇下午時段由電子商務業者登場,包括聖洋科技梁凱智技術長介紹facebook行銷,九易宇軒產品產品長李昆謀說明app行銷;最後在台經院教授楊家彥主持下,好吃宅配營運長郭書齊、雲長行銷總經理陳兆民,Gomaji(夠麻吉)顧問曾子萍分別就專賣網購平台、農產品整合行銷及團購網的成效與農畜生產大廠自然豬,大成長城(1210)進行對談。
本次論壇也是歷年來規模最大,協辦單位多達15個囊括了所有台灣最具代表的食品、農畜及有機食材產業協會。台灣食品暨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協會秘書長陳發成、TIEA理事長詹宏志、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楊冠章,以及代表消費者的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共同舉牌宣示結合力量透過電子商務為消費者打造最便利安全的食用環境。
|